民國初年,沿襲清制。民國3年(1914),達拉特旗隨伊克昭盟(今鄂爾多斯市)劃歸綏遠特別區(qū)。旗王公把全旗劃為8個參領區(qū),分設達爾古章蓋治理,旗境西部黃河北岸墾區(qū),分別由五原縣、安北縣管理;東部黃河南岸部分墾區(qū),劃屬包頭、薩拉齊縣。民國17年(1928),隸屬綏遠省伊克昭盟。民國26年(1937)10月,日偽勢力入侵北部地區(qū),并在大樹灣設立偽達拉特旗公署,下轄東大社、西碾房兩個辦事處。
民國29年(1940),綏遠省設立達拉特旗戰(zhàn)時民眾組織訓練處(簡稱達拉特旗組訓處),駐耳字壕,隸綏遠省第三區(qū)行政督察專員公署(駐東勝),下轄忠恕、孝友、仁智、愛群、信立、義勇、和順、平治、新德、新祿10個鄉(xiāng),并行保甲制。組訓處與旗政府平級行使政權,旗與處各成行政系統(tǒng),形成旗處并存,蒙漢分治的格局。
版權所有:中共內蒙古自治區(qū)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
技術支持: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
民國初年,沿襲清制。民國3年(1914),達拉特旗隨伊克昭盟(今鄂爾多斯市)劃歸綏遠特別區(qū)。旗王公把全旗劃為8個參領區(qū),分設達爾古章蓋治理,旗境西部黃河北岸墾區(qū),分別由五原縣、安北縣管理;東部黃河南岸部分墾區(qū),劃屬包頭、薩拉齊縣。民國17年(1928),隸屬綏遠省伊克昭盟。民國26年(1937)10月,日偽勢力入侵北部地區(qū),并在大樹灣設立偽達拉特旗公署,下轄東大社、西碾房兩個辦事處。
民國29年(1940),綏遠省設立達拉特旗戰(zhàn)時民眾組織訓練處(簡稱達拉特旗組訓處),駐耳字壕,隸綏遠省第三區(qū)行政督察專員公署(駐東勝),下轄忠恕、孝友、仁智、愛群、信立、義勇、和順、平治、新德、新祿10個鄉(xiāng),并行保甲制。組訓處與旗政府平級行使政權,旗與處各成行政系統(tǒng),形成旗處并存,蒙漢分治的格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