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遼闊的鄂爾多斯高原上,有一條貫通南北的古道遺址,經烏審旗北—伊金霍洛旗西南—東勝區(qū)漫賴鄉(xiāng)二頃半—達拉特旗昭君墳,然后過黃河進入包頭市境內。這就是著名的秦直道的遺存。其歷史久遠和規(guī)模宏大可媲美于秦陵兵馬俑,卻在大漠的漫漫風沙中失去昔日的風彩。
據(jù)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載,秦直道的修筑始于始皇三十五年(公元前212年),竣工于始皇三十七年九月(公元前210年)?!暗缽V五十步,隱以金錐,樹以青松”,且須“塹山堙谷直通之”,儼然就是一條古代的高速公路。如此浩大的工程,在2000多年前的秦代,僅用兩年多的時間完成,無疑是堪比萬里長城的又一歷史奇跡。漢武帝元封元年(公元前110年),司馬遷在山東泰山參加了漢武帝的封禪大典后,沿著蒙恬興建的直道回到長安。司馬遷沿直道穿行鄂爾多斯千里之地,目睹秦筑長城、直道、亭障的宏偉,也不禁在《史記》中加以贊嘆。
進入20世紀以來,文物考古工作者先后在鄂爾多斯的東勝區(qū)、伊金霍洛旗、烏審旗境內與陜西省子午嶺等地發(fā)現(xiàn)了“秦直道”的遺跡。在一連串的山梁上都有人工開鑿的豁口遙遙相對;在低洼的溝谷,又有幾處1~
版權所有:中共內蒙古自治區(qū)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
技術支持: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
在遼闊的鄂爾多斯高原上,有一條貫通南北的古道遺址,經烏審旗北—伊金霍洛旗西南—東勝區(qū)漫賴鄉(xiāng)二頃半—達拉特旗昭君墳,然后過黃河進入包頭市境內。這就是著名的秦直道的遺存。其歷史久遠和規(guī)模宏大可媲美于秦陵兵馬俑,卻在大漠的漫漫風沙中失去昔日的風彩。
據(jù)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載,秦直道的修筑始于始皇三十五年(公元前212年),竣工于始皇三十七年九月(公元前210年)?!暗缽V五十步,隱以金錐,樹以青松”,且須“塹山堙谷直通之”,儼然就是一條古代的高速公路。如此浩大的工程,在2000多年前的秦代,僅用兩年多的時間完成,無疑是堪比萬里長城的又一歷史奇跡。漢武帝元封元年(公元前110年),司馬遷在山東泰山參加了漢武帝的封禪大典后,沿著蒙恬興建的直道回到長安。司馬遷沿直道穿行鄂爾多斯千里之地,目睹秦筑長城、直道、亭障的宏偉,也不禁在《史記》中加以贊嘆。
進入20世紀以來,文物考古工作者先后在鄂爾多斯的東勝區(qū)、伊金霍洛旗、烏審旗境內與陜西省子午嶺等地發(fā)現(xiàn)了“秦直道”的遺跡。在一連串的山梁上都有人工開鑿的豁口遙遙相對;在低洼的溝谷,又有幾處1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