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于磴口縣哈騰套海蘇木境內(nèi),地處二狼山西端的阿廟溝內(nèi)。廟宇始建于清仁宗嘉慶三年(公元1798年),占地100多公頃,藏名為“拉西布仁·嘎定林阿貴”,阿貴即山洞,因此處奇洞攀巖,有如仙境,故得名阿貴廟,屬藏傳佛教紅教派,尊蓮花生為師祖。該廟是典型的藏式建筑,順山勢建成大雄寶殿及陪殿,主供“釋迦牟尼”,有大雄寶殿及配殿981間,佛光熠熠。清末,清廷理藩院改名為“宗乘寺”,并贈由滿、漢、蒙、藏四種文字雕刻的“宗乘寺”大匾一塊,列為阿拉善八大寺廟之一。從此名聲大振,僧眾云集,寺廟林立,香火終年不絕,鼎盛時有喇嘛400多人,被譽為我國西北地區(qū)最大的“紅教”廟宇,現(xiàn)被自治區(qū)列為12個重點寺廟之一。每年陰歷七月初十、九月二十五,信徒們紛紛云集這里,祭祀蓮花生祖師。
阿貴廟廟址是個好地方。大山高聳入云,絕壁千仞,一溝南北貫通,山勢如雕似琢,顏色丹青難描。清溪順溝而下,如白絹飄落,各種樹木蒼郁蔥碧,散落在山坡上的野花五彩繽紛,芳香醉人。看山,千姿百色,似瑪瑙薈萃;聽泉叮咚有聲,似琴瑟彈奏;觀樹,只見綠濤滾滾。彎彎曲曲的山溝北高南低。兩條山溝的清流,在出山口10公里處匯聚一處,成“Y”字形汩汩而下。阿貴廟就建在三點交匯的山坡上,背靠大山,腳下是川,兩側深溝通幽。
版權所有:中共內(nèi)蒙古自治區(qū)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
技術支持: 內(nèi)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
位于磴口縣哈騰套海蘇木境內(nèi),地處二狼山西端的阿廟溝內(nèi)。廟宇始建于清仁宗嘉慶三年(公元1798年),占地100多公頃,藏名為“拉西布仁·嘎定林阿貴”,阿貴即山洞,因此處奇洞攀巖,有如仙境,故得名阿貴廟,屬藏傳佛教紅教派,尊蓮花生為師祖。該廟是典型的藏式建筑,順山勢建成大雄寶殿及陪殿,主供“釋迦牟尼”,有大雄寶殿及配殿981間,佛光熠熠。清末,清廷理藩院改名為“宗乘寺”,并贈由滿、漢、蒙、藏四種文字雕刻的“宗乘寺”大匾一塊,列為阿拉善八大寺廟之一。從此名聲大振,僧眾云集,寺廟林立,香火終年不絕,鼎盛時有喇嘛400多人,被譽為我國西北地區(qū)最大的“紅教”廟宇,現(xiàn)被自治區(qū)列為12個重點寺廟之一。每年陰歷七月初十、九月二十五,信徒們紛紛云集這里,祭祀蓮花生祖師。
阿貴廟廟址是個好地方。大山高聳入云,絕壁千仞,一溝南北貫通,山勢如雕似琢,顏色丹青難描。清溪順溝而下,如白絹飄落,各種樹木蒼郁蔥碧,散落在山坡上的野花五彩繽紛,芳香醉人。看山,千姿百色,似瑪瑙薈萃;聽泉叮咚有聲,似琴瑟彈奏;觀樹,只見綠濤滾滾。彎彎曲曲的山溝北高南低。兩條山溝的清流,在出山口10公里處匯聚一處,成“Y”字形汩汩而下。阿貴廟就建在三點交匯的山坡上,背靠大山,腳下是川,兩側深溝通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