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爾山,全稱哈倫·阿爾山,蒙古語“哈倫”意為“熱”,“阿爾山”意為“圣水”。1956年,建阿爾山鎮(zhèn),隸屬于科爾沁右翼前旗;1992年,建立阿爾山經濟開發(fā)區(qū);
在浩瀚蒼茫、云蒸霞蔚的內蒙古大興安嶺之巔,在壯麗遼闊的錫林郭勒、呼倫貝爾、科爾沁三大草原交匯處,聳立著一座新興的旅游療養(yǎng)城市-阿爾山,她以其無與倫比的溫泉與冰雪、森林和草原的完美組合,獨具特色的高位火山口湖群、火山熔巖地貌、樟子松林帶、口岸景觀、歷史遺跡及生物多樣性而著稱于世。
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(yōu)勢,地處邊陲的區(qū)位,改革開放的歷史機遇,為阿爾山市的設立奠定了基礎。
阿爾山市地處東北亞經濟圈腹地,總面積7 408.7平方公里,西與蒙古國接壤,中蒙邊界線長93.434公里。這里是我國東北經濟區(qū)西出口之一,是聯合國開發(fā)計劃署規(guī)劃的東北亞鐵路運輸主干線的連接點。按照聯合國開發(fā)計劃署的論證和規(guī)劃,修通中國阿爾山至蒙古國喬巴山的國際鐵路,可形成東起圖門江、西起蒙古、俄羅斯,貫穿東北亞的新歐亞大陸橋。
阿爾山市風光秀麗,景色萬千,有山皆綠,無水不清,是沒有任何污染的綠色凈土,一片異彩紛呈的處女地。當今世界人類崇尚的無污染陽光、空氣、綠色三大要素齊備,旅游資源比比皆是。
——來源于《內蒙古旅游志·光盤版》
版權所有:中共內蒙古自治區(qū)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
技術支持: 內蒙古傳星科技有限公司
阿爾山,全稱哈倫·阿爾山,蒙古語“哈倫”意為“熱”,“阿爾山”意為“圣水”。1956年,建阿爾山鎮(zhèn),隸屬于科爾沁右翼前旗;1992年,建立阿爾山經濟開發(fā)區(qū);
在浩瀚蒼茫、云蒸霞蔚的內蒙古大興安嶺之巔,在壯麗遼闊的錫林郭勒、呼倫貝爾、科爾沁三大草原交匯處,聳立著一座新興的旅游療養(yǎng)城市-阿爾山,她以其無與倫比的溫泉與冰雪、森林和草原的完美組合,獨具特色的高位火山口湖群、火山熔巖地貌、樟子松林帶、口岸景觀、歷史遺跡及生物多樣性而著稱于世。
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(yōu)勢,地處邊陲的區(qū)位,改革開放的歷史機遇,為阿爾山市的設立奠定了基礎。
阿爾山市地處東北亞經濟圈腹地,總面積7 408.7平方公里,西與蒙古國接壤,中蒙邊界線長93.434公里。這里是我國東北經濟區(qū)西出口之一,是聯合國開發(fā)計劃署規(guī)劃的東北亞鐵路運輸主干線的連接點。按照聯合國開發(fā)計劃署的論證和規(guī)劃,修通中國阿爾山至蒙古國喬巴山的國際鐵路,可形成東起圖門江、西起蒙古、俄羅斯,貫穿東北亞的新歐亞大陸橋。
阿爾山市風光秀麗,景色萬千,有山皆綠,無水不清,是沒有任何污染的綠色凈土,一片異彩紛呈的處女地。當今世界人類崇尚的無污染陽光、空氣、綠色三大要素齊備,旅游資源比比皆是。
——來源于《內蒙古旅游志·光盤版》